政策法规
构建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正当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07/02/2018 00:00|点击量:2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可以说,当前党和国家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笔者认为,要在艺术品市场真正发挥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和衡量功能,必须进一步优化艺术品营商环境,调动各方资源合力,构建行之有效的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


什么是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

       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是在艺术品产业化价值链、资产评估专业服务供应链和艺术品价值三个维度之间搭建的一个有机整体。

       纵向的艺术品产业化价值链主要由艺术品生产(创作)、交易(流通)和运营构成。横向的资产评估专业服务供应链主要由评估方法、评估程序和评估报告构成。艺术品价值是贯穿该系统的核心要素。所谓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是指艺术品在产业化市场环境中与其价值创造者、发现者和利用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既包括艺术品生产、投资和融资等市场环境,也包括艺术品创作者、收藏者、投资者、融资者、鉴定者和评估者等各类主体。构建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梳理艺术品价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是树立艺术品评估的全局观念,通过做好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为艺术品评估创造良好的条件,最终助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的市场基础建设

       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的市场基础主要包括艺术品生产和交易系统。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制贩假冒作品现象屡禁不止,造假作坊无孔不入,拍卖行业水深莫测。市场诚信的缺失,成为阻碍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的顽疾。构建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先要做好市场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艺术品供应市场的整治。艺术品造假是阻碍艺术品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艺术品造假,应进一步加强对艺术品供应市场的整治。比如,针对文物艺术品建立统一备查的数据库;针对拟进入交易市场的原创珍贵艺术品,鼓励著作权人登记备案;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民鉴赏水平,为当代艺术家传播原创作品创造有利条件;对艺术品造假行为加大查处的力度。

       二是完善艺术品流通市场的管理。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艺术品拍假行为扰乱了艺术品流通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管理。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形成珍贵艺术品的交易数据库,逐步建立市场参与者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调动各方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库,建立健全艺术品鉴定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修订完善,进一步梳理和细化拍卖行的责任,加强对艺术品拍卖行的监督和管理。艺术品流通环节往往是价值评估的主要需求领域。高效有序的市场是艺术品评估赖以生存的基础。


艺术品评估生态系统的专业建设

       艺术品评估是一项新业务。新业务的成长不仅需要基本评估理论的指导,也需要评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提升我国艺术品评估专业水平,必须充分考虑艺术品的价值特点,恰当运用并发展评估基本理论,形成一套适用于艺术品评估的方法体系和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艺术品评估理论研究。艺术品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特征,还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一方面,艺术品的价值构成具有多样性。其在具有经济价值的同时,又具有艺术价值,甚至还可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艺术品价值评估比较复杂。艺术品鉴赏涉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个人的主观偏好等,价值判断标准具有多重性,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结论。在艺术品评估理论研究领域,有两个观点必须形成共识:资产评估主要衡量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以及艺术品评估不能受个人偏好等非理性行为的干扰。评估不同内涵的艺术品价值时,市场参与者个体的主观判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投资价值评估可以考虑特定市场主体的价值偏好,但市场价值评估却只考虑一般市场主体的价值判断标准,清算价值评估则假定一般市场主体在面临艺术品快速变现需求时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评估行业必须区分不同评估目的对艺术品评估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恰当考虑艺术品市场非理性的“行为异象”对评估结论的影响,以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艺术品评估的不同需求。

       另外,还要研究艺术品的价值规律。艺术品种类繁多,价值影响因素纷繁复杂。除了要考虑宏观环境对艺术品供需市场的影响,还要结合艺术品鉴定成果,了解各类艺术品的特点,分门别类地梳理其价值影响因素。如评估珠宝玉石时,要重点了解珠宝玉石的品种、产地、品质、重量等;评估书画艺术品时,要重点了解书画作品的作者、题材、尺寸、创作时期等;评估文物艺术品时,要额外考虑文物藏品的年代、品相、存世量等。

       只有深入了解评估对象的特点,才能明确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价值影响因素,确定评估方法所涉及的各项指标或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估调查表,构建评估模型。

       二是促进艺术品评估实践发展。成本法一般只用于可批量生产的普通工艺品的评估。收益法的应用前提条件是艺术品具备一定规模的盈利能力。考虑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场法更适用于艺术品评估。通过收集更多市场交易案例逐步挖掘艺术品价值的发展规律,不断优化艺术品评估参数的选取,完善评估方法的应用,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良性循环。评估行业应重点摸索如何采用市场法评估艺术品的价值,比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咨询和参考艺术品鉴定专家的意见,致力于构建艺术品市场法评估模型,及时跟踪交易结果对评估模型进行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步完善艺术品评估方法体系。

       艺术品评估方法的实践探索需要包容的外部环境。由于艺术品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再加上当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所以现阶段采用市场法评估艺术品价值还难以达到传统资产评估的相关标准。艺术品评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需要统筹考虑在规范艺术品评估行为的同时,促进艺术品评估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是培养艺术品评估专业人才。艺术品评估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资产评估的基本知识,二是艺术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如何加强艺术品鉴赏和资产评估这两个领域内专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培养出评估艺术品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中国会计报

中瑞世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8-2024 粤ICP备2024238975号-1
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听海大道5059号前海鸿荣源中心A座1204A 邮政编码:518000
电话:010-66553366 传真: Email:info@cr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