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增强预算单位的绩效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财政部门正大力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和数量不断拓展,项目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的实务工作,总结了在现场工作中采用的方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效益是当前政府、人大和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是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湖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笔者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了多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务工作,现就评价实务中现场工作阶段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探讨。一、现场工作含义及内容现场工作是指在绩效评价工作中,为了获得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果等内容,通过询问、查阅、核对、监盘、勘查、检查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取评价需要的基础资料的过程。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必需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及信息获取。资料收集包括预算、支出、资金管理等项目财务资料、项目组织实施、控制等管理资料,项目完成情况、效果等结果资料。在信息获取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访谈、座谈会、与受益群体沟通、现场问卷调查等形式完成,从而获取项目的相关信息。
现场工作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反复不断沟通和完善的过程。会根据评价需要和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来决定现场工作的次数和补充调查内容。二、现场工作的方法证据的收集取决于证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因为评价的经费、人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收集证据要聚焦于绩效评价框架中设计的指标,并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证据收集首先要尽量利用现有可用的证据,然后根据需要收集原始的数据。常用的证据收集方法有案卷研究、面访、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等。
1. 案卷研究法
案卷研究是从现有的文档资料中寻找证据的过程。这些文档资料包括项目文件、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政策和战略、各种相关的研究和咨询报告等。对一些涉及内容较多,较复杂的项目在案卷研究时,为了便于分析,可以将收集的证据汇整成一个信息统计表。案卷研究要注意对同一指标在不同项目文件中的证据进行对比核实,如果不同来源的证据存在差异,那么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并且在座谈会、面访、实地调研中进行核查,最后决定选择使用哪个来源的证据。
2. 面访
面访即是通过对项目负责人、受益人、设计者、实施人等与项目关系较密切的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全面深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的方法。面访主要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评价小组可以按照之前拟定的问题清单进行,如果在谈话时涉及到一些清单中未涉及的较重要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深入的进行了解。因此,面谈法能有效地收集高质量的证据,了解到很多通过案卷了解不到的内容。
3. 座谈会
座谈会是绩效评价中经常使用的证据收集方法。评价小组把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召集起来,围绕座谈会问题清单进行讨论,进而收集绩效评价所需的信息。在组织座谈会时,要尽量保证参加座谈会的人是最合适的人,最好是参与过或熟悉项目的设计、实施、运行、管理等人员,这样才能够为绩效评价提供有用的信息。
4.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是评价小组到项目实施地进行考察、直接收集证据的方法。调研问题要根据绩效评价框架来设计,主要用于收集案卷研究、面访和座谈会无法收集的证据。特别适用于对项目产出效益的受益群体进行知晓度和满意度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