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英国,90年代的美国其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的55%以上,英国自2003年以来每年授予的专业硕士数占总数的75%左右。由于培养方式灵活和国家的大力推广,近几年我国专业硕士培养工作发展迅速。2013年,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约为21.7万人,占硕士学位40%左右,2014年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接近23.5万人,约占硕士学位的42%,同时涉及金融、法律、会计等36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2014年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专业硕士人力资本价值评估属于人力资本价值评估范畴,尽管目前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停留在一般的定性研究。与快速发展的专业硕士教育相悖的是我国专业硕士质量保障机制滞后。要想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明确培养质量缺陷是什么。对于教育而言,输出的是人才,人才的价值才是控制的根本目标,因此,专业硕士质量评估离不开对其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为了增加教育质量评价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可比性,实务中应用较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多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指标体系,如美国《新闻与世界导报》(1980)的评估指标体系,国内1995年高等学校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对1984年和1986年批准的33所试办研究生院进行首次评估时使用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Kells H R(1995)从国家和院校两个层次总结了质量评估和方法[1]。Tarla S(2000)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计划发起的关于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研究项目为基础,提出了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2]。总的来说,几乎各个国家的质量评估方法颇为相似对中国71所综合性大学作了定量分析,指出在中国应该尽快促进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6]。卓烔(2011)、曾家延(2014)指出在我国必须扩大评价主体,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7-8],有的学者专门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9-12]。近几年,国内有部分学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从学科构建、教育评估、学生成绩评定以及教师对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佘亮(2011),程雪(2012),林霞(2014))[13-15]。即使在发达国家,目前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效性的度量也是管理学科中最前沿的问题[2],而在中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人力资本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其价值评估借鉴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近40年来对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丰硕,大体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从评估的方法角度,分为成本法、期望价值法、折现法、现值法等。二是从评估对象的角度,主要分为人力资本个体价值评估和人力资本群体价值评估。人力资本个体价值评估认为群体的人力资本价值是个体的人力资本价值加总后的值。而人力资本群体评估法认为群体人力资本价值不是个体人力资本价值简单的加总,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为人在组织中的价值。上述研究基本上是从企业人才的角度展开的,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企业。而对于专业硕士的人力资本研究几乎没有。同时很少有学者通过对高校教育的输出,即学生个体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为基础进行教育质量评价。而事实上,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输出有社会价值和自身专业发展价值的人才,这一价值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标。因此有必要基于价值输出目标来评价高校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人才的输出质量,保证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专业硕士人力资本价值评价指标的构建
把人力资本价值作为最终目标,即一级指标,把影响人力资本价值的隐性能力指标定为二级指标,把显性能力指标定为三级指标,通过显性能力指标来体现隐性能力指标。隐性能力指标分为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实践能力、基本职业素养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隐性指标体系涵盖了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教育部对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体现了能力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影响和支持度,这些能力在专业硕士人力资本价值中发挥着长久、稳定的作用。根据二级指标体系细化三级指标体系,即显性能力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详见表1。三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关系解释如下:1.应用实践能力(B1):C1到C5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实践能力(B1)的外在体现,其中专业能力模拟培训的时间(C1)是指高校为培养应用型研究生设置的应用能力模拟实验课时间。毕业高校评价(C4)和用人单位评价(C5)采用专家评分法评分,评分标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百分制,每个等级差20分。2.专业知识能力(B2):C6到C10是专业知识能力(B2)的外在体现,其中本科阶段是否本专业学生(C7),若是则取值为1,若否则取值为0。C9、C10的评分方法和C4和C5一样。3.学术研究能力(B3):C11到C14是学术研究能力(B3)的外在体现,其中是否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C12)中的核心期刊是指目标学校规定的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期刊,若是取值为1,否取值为0,是否参与课题研究(C13)取值方法同上。为增强指标之间的可比性,毕业论文质量(C14)也采取和C4和C5一样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