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的专业理论能够为IPO定价提供科学依据。其在市场定价方式中相对成熟,最终可以完善当前一边倒的新股定价模式,促进资本市场走向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俞明轩认为,作为拥有强大执业队伍和成熟执业技能的专业性行业,资产评估介入IPO定价利大于弊。
系统准则体系与严格监管决定专业理性特质,继2001年我国第一部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颁布并实施后,随着《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及《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的出台,各类具体准则、指南、指导意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同时,针对自己的评估结果,资产评估师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评估责任。作为行业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通过印发各项执业及非执业会员管理办法,对评估机构及资产评估师进行严格的管理,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评估自律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估机构具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公信力。正是评估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允专业使其成为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也使其在介入IPO定价时更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理性特性,而不会头脑发热。
灵活与谨慎的互补
可以说,资产评估机构进行IPO估值更具专业、规范的特质,也更加谨慎。而相对于风险投资的估值方式,俞明轩说:“券商与评估机构的目的总体上是相同的,都是为资产定价,两者的本质和原理也相似。”但券商估值的灵活性显而易见。IPO定价中,评估机构如果能提早介入,做出专业的价值判断,相信更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资产评估已在IPO中崭露头角
事实上,目前评估机构已经承接了大量企业IPO上市项目的资产评估工作。可以说,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中的评估报告,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技术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为资产折价入股提供了重要依据,完善了新股定价机制。
“现在评估行业自律组织以及大多数评估机构都已经意识到了资产评估在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个领域的未来大有可期。”俞明轩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资产评估行业的优势会越发凸显,不仅是资产的查证与核实,新股定价同样也需要评估师出一份力。
让公众获得公开资本市场上的更有效价值,让资本市场的信息更加透明,这应是资产评估行业介入IPO定价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