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构建适应经济转型的评估监管体系(一)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06/04/2015 08:24|点击量:72

  [摘要]机构的质量控制是当前资产评估行业监管转型的“着力点”。作为专业服务行业协会,必须抓住市场转型服务升级这个理念,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中,以市场释放的新能量为契机,理顺机构自我规范和行业自律监管的关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转型的评估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行业监管中存在问题分析,围绕转型期政策导向变化给行业监管的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建立监管防控风险体系的构想。

  一行业监管中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专业技能问题

  1. 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升。当今,资产评估业务面临新的资产类型和复杂的经济行为,使评估师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要求,对法律知识、规章制度法规文件等掌握不及时、理解不透,在传统业务精深研究和延伸服务,运用新的技术方法、模型和现代工具开展资产评估业务方面,呈现出专业胜任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2.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够夯实。部分机构的评估报告内容和格式、术语表述还是沿用2000年前的规定,评估依据未针对不同对象在报告中列示。

  (二)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尚待健全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建设”未按章程规定履行权利和义务,一股独大,监事为摆设等现象尤其突出。

  2.在业务流程控制方面,承接业务前未充分开展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未充分关注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等事项,签订的业务约定书不规范,制定的评估计划不全面。业务实施阶段存在现场调查程序不充分,滥用评估假设,选取的重要评估参数缺乏合理理由等。重要事项未充分披露,工作底稿的编制内容不完善、索引缺失、归档不及时。

  (三)外部监管的震慑力

  近几年,证监会累计对多家机构的多个评估项目进行了全面和专项检查,通报了部分评估机构在评估执业环节上存在的工作计划时间安排早于评估基准日;未根据业务实施过程的情况变化进行必要调整;现场调查不充分、对评估资料的分析不到位、个别评估假设欠缺合理性、参数选取缺乏合理理由、评估报告与说明披露不充分、工作底稿不完善,相关评估咨询程序未形成工作底稿;预测等与被评估企业以往历史数据差异较大的情况未能充分披露;计算口径不一致问题等,对相关机构和评估师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二、转型期行业监管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一)全面深化改革对行业监管工作影响深远

  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给评估行来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做好资产评估和估价。要实现交易的公平公正、定价的合理、竞争的充分, 完善国企股权资产评估流程,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这就要求机构和评估师职业道德要过的硬,服务质量要跟的上。这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抓住机遇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资产评估的评估对象多元性、评估经济行为复杂性、评估结果公开性和评估工作高风险性的特点,对资产评估服务改变执业理念、创新执业方式、提高执业能力,加强风险防范也提出新挑战。

  2.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行业市场化进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不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的,应当详细分析说明相关资产的估值方法、参数及其他影响结果的指标、特别因素”等规定的出台,传递了开放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定价市场的信号。

  《证券法》的修订拟采取放开监管体制,监管思路将由“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取消评估机构证券资格二次审批而实行“登记制”,彻底打破了目前评估机构证券资格行政许可只出不进的局面,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新一轮的战役即将打响。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强调了中介机构的责任,今后评估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所承担的执业风险将不断加剧,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新三板”扩容催生评估服务新市场不断涌现。还有“沪港通”的实施,推动A股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将资产评估服务推向了国际,资产评估服务产品将接受国际投资者的监督。整个行业也被推向国际平台,参与国际化竞争日趋逼近。

中瑞世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8-2024 粤ICP备2024238975号-1
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听海大道5059号前海鸿荣源中心A座1204A 邮政编码:518000
电话:010-66553366 传真: Email:info@crwu.com